上海超导张江老厂房,车间正满负荷运转,生产一种全球坐等的高温超导带材。该带材以哈氏合金为基,在不足0.01毫米的厚度中,要进行氧化镁、镧锰氧、超导层、铜层等共计11层镀膜,才能成品。这种“让分子均匀整齐排队”的精密镀膜工艺,难度不亚于半导体。
洁净车间外的参观走廊,来自境外的全球同行曾驻足两三个小时。他们透过车间玻璃反复追问:设备卖不卖?
上海超导张江老厂房洁净车间
美国CFS,全球核聚变领域迄今融资最多的创业公司,其研制出的20特斯拉高温超导磁体,关键材料供应商就是上海独角兽企业——上海超导。
托卡马克,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又称“甜甜圈”。去年,上海核聚变能源商业公司能量奇点成功点亮其“洪荒70”,创下全球全超导材质托卡马克研发建造最快纪录,又迅速交出全球最高21.7特斯拉的磁体佳绩,上海超导同样是核心材料供应商。
能量奇点公司21.7特斯拉的“经天磁体”(左),美国CFS公司20特斯拉的高温超导磁体TFMC(右),核心材料供应商都是上海超导。
全球范围,无论哪国能发出高温超导核聚变第一度电,其进度,大概率与上海超导的供货速度有关。
“零电阻” 的万亿赛道
超导材料,是指在极低温下电阻变零且具完全抗磁性的颠覆性材料。
上海超导的高温超导带材(左),在液氮(右)条件下会表现出颠覆性特性。
利用超导材料,中车长客正推进时速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铺设于上海徐汇区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已安全运营三年半,可节省超70%的地下管廊空间。
超导材料是各国竞相支持的核心新材料资源,无论应用于磁浮、电缆,还是可控核聚变领域,潜在都有万亿级市场规模。
中国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上海超导是核心材料供应商。
本世纪初,上海曾考虑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谋求超导电缆产业突破,但联系欧美日等超导领军企业后,对方或拒绝,或开出天价。
上海决定靠自己。
2011年,上海交大制备出我国首根百米级超导带材,同年成立上海超导公司。此后,上海超导带材产量不断进阶,2016、2017和2018年,分别达到10公里、17公里和43公里,更在2020年跃上200公里。这种百公里以上供货能力,在当时已居全球前列。
2020年夏,长期从事股权投资的马韬开始接触上海超导团队。他引入以上市公司及主流投资机构为主的投资人团体,带来逾4.3亿元净现金,并于2022年3月出任董事长。
从接洽到正式成为公司法人的近两年时间,马韬观察到,全球范围内的可控核聚变正因“高温超导”而兴奋不已——超导分高低温,零下233摄氏度以下为低温超导,以上则为高温超导。欧洲建设中的“人造太阳”ITER,是一个超大托卡马克,使用低温超导带材,高30米,直径28米。但如果选择高温超导材质,有望将“甜甜圈”的尺寸和造价降低数十倍,极大推动可控核聚变进程。
法国在建ITER项目,使用低温超导带材,故体型巨大。
上海能量奇点公司“洪荒70”因采用高温超导带材,体积数十倍下降。
马韬预判,可控核聚变或迎里程碑。但高温超导实验室技术若不实现工业化量产,对产业就毫无意义。参考其他产业发展过程,他认为,针对高温超导,当市场短期需求尚模糊但中期需求又十分明确时,先具备工业级供货能力,才能激发全球“敢”上大项目。
“十倍扩产”并非豪赌
那么,产能到底扩几倍?是从200公里扩到400公里,还是用马韬自己的话来说,索性“犯个大错”,直接扩至2000公里?
马韬没怎么纠结。在他看来,上海超导的核心团队非常牛,“他们还是上海交大学子时就开始钻研,能守得住寂寞、坐得了板凳。他们年轻而资深,现在也才35岁,却已投身超导事业十余年。”
基于这种相信,上海超导于2022年下半年启动十倍扩产!
举目全球,没有作业可抄,“孤勇者”唯自己摸索。装备自主可控、工艺重新设计,包括车间特气管道、产品良率、供应链协同等千头万绪,一一经历。无数次踩坑和崩溃瞬间,上海超导团队咬牙坚持,花了近两年时间,到2024年中,终将首个2000公里产能跑通。
但其实,2023年末,马韬便已心中有底——带材已被预订一空,客户包括南方电网、中科院、能量奇点、中车长客等,也覆盖境外企业和研究机构。上海超导随即启动“第二个2000公里”扩产。这一次,用时缩短一半。
而今,上海超导张江老厂房已基本具备年产4000公里高温超导带材的能力。记者在某台检测设备上看到,带材已连续跑出600多米,一条如心电图般但波动幅度很小的红线,印证了带材均一稳定的顶级品质。
上海超导检测人员正对产品进行品控
从海外也传来好消息。不久前在美国举办的某磁体学术大会上,包括上海超导在内的全球多家企业的高温超导带材“匿名”参与验证,其中一家企业的带材在“失超”(即在高磁场下电流超过临界值)10次情况下仍能使用,其余参与测试的带材则一次失超即损失了大部分性能。老外心知肚明:该带材来自中国,拥有“神秘的东方配方”。
目前世界范围内,高温超导带材产能过千公里的只有两家(另一家在日本),而能实现带材高一致性、大批量、快速出货的,上海超导优势明显。
上海超导能实现带材高一致性、大批量、快速出货。
连夜换地和14年陪护
但上海超导不敢沾沾自喜。工业化,不仅仅是在手的4000公里,从中期需求看,至少要达到2万公里级别,整体的规模效应才能显现。
于是,与老厂房仅一街之隔,上海超导占地近百亩、产能不低于1.5万公里的新工厂,今年6月29日正式开建。这是张江首个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项目。
6月29日,上海超导带材及总部基地正式开工。
据悉,位于日本的另一家产能超千公里的竞争对手,已启动3000公里产能建设,并声称下一阶段目标要扩产至2.5万公里。
殊不知,上海超导新基地还有一个“临阵换地”的故事。
“新项目建设,我从头到尾只需对接一位‘服务管家’。此前,浦东科经委和张江科建办共同协商,为我们精选了浦东某地块,相关拆迁、补偿工作已在进行。但今年初,我们听闻国家发改委新批准的上海某轨交线就在该地块附近,地铁高速运行的振动将不可避免影响超导带材的纳米级平整度的生产和检测。我半夜三更与‘服务管家’沟通,没想到第二天,管家就又帮我锁定了现在这幅新地块。”
马韬坦言,讲述高温超导产业宏大远景,“的确费了一番口舌”。但此次连夜换地,竟“完全没费口舌”。
事实上,产业地块出让流程多达十余道,涉及市区两级十多个部门,换地中规划调整的复杂程度、协调难度可想而知。政府愿“把麻烦留给自己”,完全出于对新兴赛道产业逻辑和企业痛点的深刻理解。
马韬算了一笔账。2011年以来,无论上海超导身处顺境还是遇到阻碍,上海市经信委和市科委等部门从未缺席,始终以极强的战略定力,持续通过重大项目为团队提供支持,公司成立14年来所获专项研发经费补贴也十分可观。
“我们争取尽快用10倍税收来覆盖政府对我们的各类补贴,并全力为这座城市的超导产业发展夯实材料基础。这是企业对上海服务精神的最好回馈。”马韬说。
上海超导康威路厂房一期产线满负荷生产。
富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